馮家士
2015-04-12
最終答案
1876年費城世博會:第一次由中國人選派代表參加世界博覽會是1876年的美國費城世博會。在這次博覽會上,中國展館占地“僅八千正方尺”,精心的布置,以濃郁的中華民族特色吸引了參觀者。一座木質(zhì)大牌樓向北而建,上書“大清國”三個字,對聯(lián)一幅,曰“集十八省大觀,天工可奪;慶一百年盛會,友誼斯頓。”橫批為“物寶天華”。中國參展的商品共計有720箱,6801種,價值約白銀20萬兩。中國的絲、茶、瓷器、綢貨、雕花器、景泰藍等在各國展品中推為第一。 中國的參會代表李圭寫下了一本《環(huán)逰地球新錄》,記錄了費城賽會的實況。中國赴會之物,計七百二十箱,值銀約二十萬兩。陳物之地小於日本,頗不敷用,此非會內(nèi)與地不均,蓋我國原定僅八千正方尺,初不意來物若是之多也。地居院之西門內(nèi),左為智利、秘魯,右為日本、埃及、土耳基,對面為義大利、哪喴、瑞典等國。北向建木質(zhì)大牌樓一座,上面大書“大清國”三字,橫額曰“物華天寶”,聯(lián)曰“集十八省大觀天工可奪,慶一百年盛會友誼斯敦?!贝藶榈戮ǖ妈眨﹪诠缢鶖M者。兩旁有東西轅門,上插黃地青龍旗,與官衙一式,極形嚴肅。進牌樓,正中置櫥柜數(shù)事,高八九尺,仿廟宇式,亦以木制,涂金彩,四面嵌大塊玻瓈,儲各省綢緞、雕牙玩物、銀器及貴重之品;左列武林胡觀察(胡光墉)景泰窰器;右列粵省漆器、繡貨、鏡屏;后列各式烏木椅榻;再后為甯波雕木器、海關(guān)經(jīng)辦磁器及粵人何干臣各種古玩;再后臨窗則為公事房。地方雖形挨擠而布置有法,愈覺華美可觀。物件悉遵華式,專為手工制造,無一借力機器。即陳物之木架、櫥柜以及桌椅鋪墊、公事房之陳設(shè)字畫,亦無一外洋款式者,悉為他國游覽官民目未經(jīng)見,無不贊嘆其美,且云:“今而后知華人之心思靈敏甚有過於西人者矣?!蹦祥T外平屋,列各省絲、茶、六谷、藥材,亦皆海關(guān)經(jīng)辦,由總院分列於此。藥材不下七百種,絲、茶亦各種俱備。洋人謂深得賽會本意,愿以他物相易。蓋皆為有用之品,可以增識見、得實益,非若玩好僅圖悅目者也。物產(chǎn)以絲、茶、磁器、綢貨、雕花器、景泰器在各國中推為第一,銅器、漆器、銀器、藤竹器次之,若玉石器,幾無過問者。……以上摘自李圭《環(huán)逰地球新錄·卷一(美會紀畧)》。(圖片: http://hiphotos.baidu.com/enland/pic/item/2d4b33dda31098d18c1029ad.jpg)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中國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人正式參加的世博會是1904年美國圣·路易斯世博會。當時清政府相當?shù)闹匾晠⒄?,花巨資修建了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中國村和中國展館,并派出了由溥倫和黃開甲分任正副團長的政府正式代表團出席開幕典禮。中國政府參加本次世博會共花費170萬龍元。(圖片: http://www.expo2010china.com/expo/shexpo/zlsb/zgysbh/images/00007738.jpg) 1905年列日世博會:1905年時值中國光緒末年,世界博覽會在比利時小城列日召開,清政府派員參加了世博會的展出活動。中國館于1905年2月竣工,包括國廳一座,公所2間,市房14間,是一座典型的中式風格的建筑。此外,在比利時人預定的包法利花園內(nèi)還建造了中國博物院2間,市房10余間,寶塔一座。本次世博會我國得到超等榮譽獎及金銀各等獎牌共100枚,得獎數(shù)量與英、美、奧、意等國不分上下。(圖片: http://www.expo2010china.com/expo/shexpo/zlsb/zgysbh/images/00007740.jpg) 1915年舊金山世博會:1915年巴拿馬世界博覽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不久,百廢待興,因此對于巴拿馬世博會給予了高度重視,一面派員籌備政府館的建造事宜,一面著手展品的收集工作,中華政府館的建造集中了許多中式建筑的結(jié)構(gòu),較突出的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政治型建筑的特色,在整個巴拿馬世博會各場館中有一定的典型性和觀賞性。世博會會場各陳列館中,有中國展品參展的分別為工藝館、教育館、食品館、美術(shù)館、文藝館、交通館和礦業(yè)館。 在這次世博會上,中國展品所獲獎項計1211枚,包括大獎章57枚,名譽獎74枚,金牌獎258枚,銀牌獎337枚,銅牌獎258枚,狀詞獎227枚。(圖片: http://www.expo2010china.com/expo/shexpo/zlsb/zgysbh/images/00007739.jpg ) 1926年費城世博會:1926年費城世博會上,除了東道主美國之外,當數(shù)中國與日本為參展作品之大家。中國以生絲、茶葉、江浙綢緞、江西瓷器、福建漆器、手工刺繡及翡翠等展品為主,具有中華民族特色。在現(xiàn)代工商業(yè)展品方面,也有印刷工藝、化妝品、革制品、電器、銅鋼制品等展品,并在各個獎項的角逐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內(nèi)爭不斷、戰(zhàn)亂頻繁的年代,中國“以舊幫文物于賽重洋,略示一斑,以當全豹”自慰。上海天廚味精廠的“佛手”牌味精在這屆世博會上獲得了金獎,這標志著中國在化學工業(yè)上的飛躍。但是在費城博覽會上依然能看到中國與別國的差距:當時,鄰國日本不僅有茶葉成品及其包裝的直接展示,還有用模型布置的種茶、采茶、家居飲茶的場景,甚至還開設(shè)了茶館,使前來參觀的游客能親口品嘗。相形之下,中國的茶葉展示不免黯然失色。 1926年是美國獨立150周年,《獨立宣言》是1776年7月4日在美國費城正式宣布的,因此美國政府決定在費城舉辦世博會,為期6個月,當年5月初開幕,10月底結(jié)束。1926年初,美國政府邀請中國的北洋政府參加。當時中國正處于大革命前夕,北洋政府已搖搖欲墜,無暇顧及這件事,既沒有派人負責籌備參展工作,也無法撥出經(jīng)費,更沒有向各省征集陳列商品。然而,消息傳到上海后,上海商營界有識之士認為,美國是中國手工業(yè)品,土特礦產(chǎn)品出口的主要國家,不應該放棄這一個千載難逢的展示商品,贏得商機的國際窗口,于是,由上??偵虝e極發(fā)動,聘請當時東南五省聯(lián)軍總司令孫傳芳協(xié)助籌備,孫撥款7,000美元,委托北洋政府駐紐約總領(lǐng)事館代為租定費城世博會中國展覽館館所,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兼外交總長顏惠慶以中國政府名義,推派紐約總領(lǐng)事張祥麟擔任費城博覽會中國代表團的總代表。代表團成員7人,所租的寓所處在費城貧民區(qū)附近,形同汽車間的街面底層房,7人統(tǒng)間,平時最多的就是大家吃蛋炒飯。1926年7月4日費城世博會開幕,各國陳列館又各自擇一本館開幕期。中國館于7月16日開幕,發(fā)請?zhí)?000份。來賓如涌,中國館建筑取自古典宮殿樣式,帶有民族特色,陳列品里在國內(nèi)預備會精選的產(chǎn)品,有絲、綢緞、織錦、字畫、陶瓷、漆器、翡翠、茶葉、罐頭食品、雨傘、商務印書館出版物、商務印書館的漢字打字機,美國人很歡喜。頗受來賓注意的是由南京東南大學校長郭秉文主持,展品里有一圖表,說明了中國五千年來教育進步歷程。 在費城世博會后,中國又相繼參加了幾次,但是在這段時期,中國之參加世博會,依然停留在“點到即止”的狀態(tài)中。以下是新中國參加歷次世博會的情況: 1982年諾克斯維爾世博會:以主題為“能源推動世界”的世博會在美國田納西州的諾克斯維爾舉行。中國館展出了太陽熱水器、太陽灶、太陽能航標燈、太陽能電圍欄、沼氣利用以及各類工藝品等。展品中新能源技術(shù)、長城磚、西安出土的秦兵馬俑以及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工藝美術(shù)品引起了轟動。 諾克維斯爾世博會是新中國首次參加的世博會,也是改革開放后中國在大型國際展覽會上的首次亮相。但是,中國此時面對的已非傳統(tǒng)的世博會。沒有了13公里長的展臺,沒有了機械擺放的十萬余件展品,更沒有了什么“巴拿馬金獎”,有的只是一個大型的主題公園。 一個國家一個展館,每個展館的布置濃縮了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展現(xiàn)了這個國家的風采。初次亮相的新中國在中國館的布置中,以工藝美術(shù)品為主,輔以新能源技術(shù),陳列在館外的輕便、精致的太陽灶具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而在一幅氣勢磅礴的巨幅城照片下面陳列長城磚和秦兵馬俑更是獨具匠心,中國館博得了滿堂彩。美國媒體評論說:“中國正在利用長城磚同1982年世博會的觀眾建立友誼”。 1984年新奧爾良世博會:以“世界河流、淡水——生命的源泉”為主題的世博會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舉行。中國館主要介紹了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水源開發(fā)及利用的情況和成就,展出了中國古代和近代開發(fā)水利資源的文物照片、復制品、模型、中國輕工業(yè)品、紡織品、手工藝品、秦鐘和秦碑等文物。 1985年筑波世博會:以主題為“居住與環(huán)境——人類的家居科技”的世博會在日本新城筑波市舉行。中國館展出了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的科學成就以及具有民族特點的各種文化與生活用品。 1986年溫哥華世博會:以“世界在運動,世界在交流”為主題的世博會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面積為1800平方米的中國館展出了中國古代有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交通和通訊工具。 1988年亞布里斯世博會:以“技術(shù)時代的娛樂”為主題的世博會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開幕。中國館展現(xiàn)的360度環(huán)幕電影—《華夏掠影》受到熱烈歡迎。同時,中國館先后被評為五星級展館及最佳展館,這是中國參加世博會以來獲得的最高榮譽。中國館的接待觀眾為500多萬人次,成為這次世博會中接待觀眾最多的國家館。 1992年塞維利亞世博會:以“發(fā)現(xiàn)的時代”為主題的世博會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市舉辦。中國的展品中有四大發(fā)明、西漢渾天儀和東漢地震儀的模型、指南匙、指南車、指南龜、指南魚和秦兵馬俑等?,F(xiàn)代高科技展品中有西昌火箭發(fā)射塔模型,長征2號、3號、4號和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模型等。中國館被評為五星級展館。 1992年熱那亞世博會:以“哥倫布:船舶與海洋”為主題的世博會在意大利熱那亞市舉行。中國館共接待觀眾150多萬人次。 1993年大田世博會:以“新的起飛之路”為主題的世博會在韓國大田市舉辦。中國館展出了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航天科技、水利資源開發(fā)和利用、傳統(tǒng)文化及民族工藝等。韓籍華人肖貴榮先生在參觀中國館后說:“韓國人一直認為中國很窮,要比韓國落后20多年。參觀中國館之后,他們不相信這是中國人的展館,不相信中國已掌握了諸如運載火箭、人造衛(wèi)星等高科學技術(shù)。他們自此開始對中國有了新的認識,認為中國很了不起?!痹?988年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世博會上,中國館內(nèi)首次搭建了360度環(huán)幕電影館,放映《華夏掠影》。在18分鐘的放映中,觀眾似乎跨越了數(shù)千年時間和數(shù)萬公里距離,既看到中國的歷史,又可想象到它的未來。在這屆世博會上,中國館先后被評為五星級展館及最佳展館,這是中國參加世博會以來獲得的最高榮譽。中國館接待觀眾350多萬人次,在國家館中名列榜首。同時并被評為5大最佳展館之一。(圖片: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40216/1659633221.shtml ) 1998年里斯本世博會:以“海洋——未來的財富”為主題的世博會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舉辦。中國館分為海洋開發(fā)和利用、海上絲綢之路、火箭模擬發(fā)射衛(wèi)星表演和環(huán)幕電影館等4大部分。主要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線,介紹了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率領(lǐng)船隊7次遠涉重洋的歷史。 (圖片: http://www.expo2010china.com/expo/shexpo/zlsb/zgysbh/images/00007742.jpg) 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以“人類-自然-技術(shù)”為主題的世博會在德國漢諾威舉行。中國館由信息高速公路展區(qū)、未來航天展區(qū)、現(xiàn)代展區(qū)、古代展區(qū)和環(huán)幕電影等五部分組成主題區(qū)域。中國館以其獨特的外裝修和豐富的展覽內(nèi)容吸引著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中國館是世博會中參觀人數(shù)最多的展館之一,也是世博會中最受歡迎的5大展館之一。自6月份開館以來,每天前來參觀的觀眾絡(luò)繹不絕,總?cè)舜我殉^250萬,約占世博會總參觀人數(shù)的四分之一。 在中國館前等候參觀的觀眾隊伍長達50多米,另有許多人正在中國長城的圖案前攝影留念。一些曾經(jīng)訪問過中國的觀眾表示,中國館使他們回憶起了昔日在中國度過的美好時光,而沒有去過中國的觀眾則流露出對中國的向往。一對老夫婦對記者說,他們就住在漢諾威,已數(shù)次來世博會參觀。他們雖然沒有去過中國,但是中國館使他們看到了中國歷史的悠久,看到了中國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中國館共分五大展區(qū)。世博會中國展團代表梁興華向記者介紹說,在“信息高速公路”展區(qū),人們可通過25臺觸摸式電腦了解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和體育等信息,而“航天技術(shù)展區(qū)”則主要是以虛擬的形式介紹中國未來的航天計劃。三峽工程和三北防護林兩個工程的介紹設(shè)置在“生態(tài)技術(shù)展區(qū)”,對中國的中醫(yī)學感興趣的觀眾可在“傳統(tǒng)中醫(yī)藥展區(qū)”了解有關(guān)信息,而“環(huán)幕電影”則展示了中國美麗的自然風光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梁興華還說,世博會10月份閉幕后,中國館仍將是通向中國的大門。這里屆時將被辟為漢諾威的“中國中心” 、中醫(yī)診所和具有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特色的中餐館。 中國館的館日活動使世博會充滿了中國的氣息。中國館旁的中餐館人山人海,座無虛席;廣場中心不時傳來熱烈的鑼鼓聲、音樂聲和掌聲。中國館前寫有“2010年中國上海世界博覽會”的大字橫幅寓意深遠:中國政府已正式向國際有關(guān)機構(gòu)提出了2010年在上海舉辦世博會的申請。“歡迎到中國來”,“歡迎到上海來”——演出舞臺上中國報幕小姐純正的英語歡迎詞表達了中國人民的熱望與期待。((圖片: http://www.expo2010china.com/expo/shexpo/zlsb/zgysbh/images/00007741.jpg) 2005年3日本愛知世博會:主題為“自然的睿智”的世博會在日本愛知縣舉行。中國館以“自然、城市、和諧——生活的藝術(shù)”為題,通過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演繹,表達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借助多種現(xiàn)代的技術(shù)手段和藝術(shù)形式,濃縮中國五千年文明和現(xiàn)代城市發(fā)展歷程,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自然與城市的和諧關(guān)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館門前和館內(nèi),由國內(nèi)各地層層選拔而出的形象大使上崗迎客,用熟練的英語和日語向來客介紹展示內(nèi)容。走進館內(nèi)大廳,用中國傳統(tǒng)宣紙工藝結(jié)合現(xiàn)代影像技術(shù)構(gòu)造的“生命之樹”主造型令人耳目一新,來自中國各個民族女樂手組成“陽光女孩”民樂組合,熱情演奏中國民族樂曲,構(gòu)成聲光影融合的“天人合一”意境,令參觀者贊嘆不已。 中國館展示內(nèi)容的第二部分是全長七十四米多的華夏文明之旅大型多媒體浮雕墻,通過具有象征意義的典型中國符號語言,濃縮演示中國五千年文明和現(xiàn)代城市的發(fā)展歷程。許多參觀者,尤其是兒童,為浮雕墻具備互動功能的算盤、活字和算盤等深深吸引,流連忘返。 展示第三部分主題為生活的藝術(shù),包括首次出國展出品在內(nèi)的幾件中國漢唐時期的國寶級文物和現(xiàn)代高科技產(chǎn)品介紹共聚一堂,同時利用三維動畫和幻影,再現(xiàn)中國人過去和當今的生活藝術(shù)場景。 而第四部分的水晶影視廳,則通過三面互動式的影視屏幕,頗具巧思地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發(fā)展脈絡(luò)。 第五部分則是美侖美奐的紫檀齋,高貴的傳統(tǒng)紫檀書齋家具及雕飾,配以千字文背景的中國書法絲質(zhì)紙墻,散發(fā)中國古典文化的濃厚韻味。這里還被兼用作中國館的迎賓室。 中國館今天開館后,還迎來了一些“貴客”。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上海市副市長周禹鵬、國際展覽局主席吳建民、秘書長洛塞泰斯、日本愛知縣知事神田真秋等紛紛在早上來到中國館參觀。神田知事還特意在留言處用毛筆題寫“鴻運亨通”四個漢字,以示祝賀。 設(shè)立在中國館大廳左側(cè)的上海世博會咨詢臺,也是一個參觀者格外關(guān)注的所在,不少人排隊領(lǐng)取介紹資料,并表示屆時一定到上海去參觀。 在此參觀的國際展覽局主席吳建民認為,此次世博會的主題相當好,各國展館用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智慧表現(xiàn)來“自然的睿智”主題。而中國館的展示除了鮮明的民族傳統(tǒng)特色之外,還給人一種強烈的自信色彩。 國際展覽局資深人士、秘書長洛塞泰斯表示,他對中國館的展示內(nèi)容印象非常深刻,這里將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融合得相當出色,不僅能看到中國的文化藝術(shù),還能看到各地城市的特色生活場景,相信會有相當多地參觀者為這里所吸引,并令他們對五年后在中國上海舉行的世博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向往。(圖片: http://classpic8.chinaren.com/album/pic/103/327/2815032345970327103/111534868508503.jpg)